文化交流>古建常识古建常识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概述

发布时间:2017-02-19  来源:泉州古建筑  阅读4329次

一、闽南红砖文化区概述

“闽南”的地理位置指称福建的南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包括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全境,人口约1700万。闽南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文化发达,号称“闽南金三角”,是“一路一带”和“海西”国家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图1.1.4)

1.jpg

图1.1.4 泉州古城

 广义的“闽南”泛指闽南语通行区和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影响区,其范围分布涵盖闽中、闽西的局部、广东潮汕局部和台湾及东南亚闽人聚居地。在这广大的区域中最典型的地缘特征就是闽南式红砖建筑,由此被定义为“闽南红砖文化区”或“闽系红砖文化区”。

二、闽南传统红砖建筑营造技艺

闽南传统建筑(尤以民居建筑)个性突出、特色鲜明、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红砖白石,燕脊斯飞;雕饰彩绘,文光艺彩,在中华民族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其营造技艺、文化习俗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的宗法礼乐制度和人文精神,具有深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根植闽南沃土,世代传衍、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形成独具地域特色且普适性极强的优秀传统建筑流派,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宝贵遗产。2009年9月,“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 名录。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一大技艺,跻身其中,足见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社会、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研究保护、传承传播、创新发展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显然是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前所未有的必要性。

三、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沿袭发展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以泉州独具特色为其代表。闽南传统民居被建筑界视为南派建筑的精华,而红砖又是其典型特征。一般认为红砖建筑和技艺发端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名师名匠层出不穷、传世之作林立,确立了在中华传统建筑营造业界的优秀流派。这一时期营建的诸如南安市蔡资深古民居、鲤城区杨阿苗古民居等,均以高超的营造技艺著称,成为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集大成之作,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遗产名录,是研习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活态范本。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营造样式民间称之为官式“皇宫起”建筑,它的起源有一个盛传千年的传说。相传唐五代时期,闽国(909—945)闽王王审知爱妃黄厥系惠安后边村人氏,其娘家居屋简陋,难抵御风雨。闽王对黄妃宠爱有加,特恩准“赐汝母皇宫起”,即允许黄母按皇宫样式兴建宅第。由于泉州方言中“你母”和“你府”近音,当地误解为“赐你府皇宫起”。于是,“皇宫起”官式民居由黄妃娘家扩散开来,成为泉州府的民居建筑样式。这种高贵堂皇、精美华丽的民居自此遍布泉州城乡,继而传播至闽南地区及海内外。(图1.1.5)

2.jpg

图1.1.5燕尾脊

“皇宫起”是闽南传统红砖民居起源的说法之一。业界和学界尚有“地理环境说”、“海外舶来说”等,见仁见智。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从发端到兴盛已有千年历程。在这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主要的成因有:(1)地理环境和海洋气候的催生作用;(2)闽地由封闭到开放,因而不断顺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3)中原文明南渐的产物;(4)海洋文化的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些成因,才形成了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千百年来,不仅在闽南经久弥新,而且扩展传播到域外的许多地区,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特点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具有中华传统民族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共有的特点,诸如建筑规制形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纯木结构、有严格的尺法制度、重视雕饰等等。但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自身的特点也十分鲜明独特:

(一)“皇宫起”建筑形制的独特,衍生了营造技艺上的一系列独创。闽南传统建筑独具双曲坡屋顶、燕脊高翘、“运落”舒展的特征,由此衍出造型工艺上“升山”、“举折”、“暗厝”等独特的技法和“造脊”、“造规”上的独殊工法。此外,在建筑的门面上,设置“塔寿门路厝”(图1.1.6),别具一格,也展现了奇巧的工艺。

3.jpg

图1.1.6闽南民居塔寿门路厝

(二)闽南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质结构,木构造上多为穿斗式,也有和抬梁式混合运用。所不同的是独具地域特色的“穿斗网状(朵状)式结构”,形态美观,受力分布均衡,结构稳固,达到“墙倒屋不倒”的效果。“网状(朵状)穿斗结构”和精妙的“蜘蛛结网”(藻井)、“飞天斗栱”等构造特点,包含着独到的营造技艺。

(三)红砖系列生土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成就了泥瓦作工法技艺的地域特征。闽南传统建筑应用的红砖生土系列建材多达几十种,从屋面到墙面到地面,红砖建材林林总总,用途不一。由此产生了屋面铺筑、墙面贴饰、地面铺装的专业工艺,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红砖厝。更值得称道的是“出砖入石”、“蚝壳厝”等独创技艺,堪称砌筑技艺中的“绝活”。

(四)“无木不雕,无石不刻”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的真实写照。精湛的木雕、石刻技艺,在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体系中大放异彩。石木雕刻已不再是一般的装饰,而是与红砖建筑的造型结构、建筑文化、艺文表现密切相关。由此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雕工雕技、雕法雕谱,涌现了众多的雕刻世家和雕艺之乡,成为闽南传统建筑的支柱。

(五)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蕴涵博大精深的多元传统文化。营造全过程充满地理风水、宗法礼乐、风情信俗、班门科仪等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匠师在掌握营造工法技术的同时,还须熟知其中的文化,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多元传统文化是营造技艺体系的重要内涵,也是研习与传承中的必修课。

(六)普适性的特征促使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久不衰、充满活力。而这种普适性的内在因素有:其一,发源于闽南,形成于闽南,根基牢固;其二,迎合了闽南人与闽南文化生态;其三,坚守了自身特色,并能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因此能历经千年根深叶茂、广为传播。


0

版权所有 2019 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15340号-1
电话:0595-22764666 22785088
邮箱:gjz066@163.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北路北拓7栋207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